10月11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位情况特殊的渐冻症患者。由于患者身体大面积出现肌萎缩,包括呼吸肌,气管切开处只能靠连接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而长期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很容易感染各种耐药菌。
(图为护士给予患者吸痰后护理)
主管医生了解病情后,立即对患者痰标本和尿标本进行取样检验,在标本中发现了“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几乎对所有的治疗药物免疫,而产生这种细菌的原因就是抗菌药的过量应用。
(图为护士在为患者翻身)
疫情之下,“超负荷”运转的重症监护室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但是医务人员依然耐心细致的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在大家精心照料和陪伴下,患者大叔也会露出难得的笑容,目前病情已经逐步稳定。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身体“发炎”的时候
症状上常表现为“红、肿、热、痛”
针对这种常见情况
很多人会凭经验说“吃点抗生素就好了”
但一发炎就用抗生素真的对吗?
我们日常使用的药物到底有哪些是抗菌药的呢?
日常生活中,常备的抗菌药,有阿莫西林、头孢菌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感觉不舒服了就吃2粒,认为“病能好得快”。在就诊的感冒、发热、咳嗽患者中,将近80%的患者都已在家服用过抗菌药,或要求医生开一些“消炎药”。事实上,在医学中,炎症是泛指身体对多种损伤因素出现的防御反应,并非均为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所以,医生常说的改善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症状的药物,多指解热镇痛药,比如我们常接触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商品名泰诺林、必理通等)、布洛芬(商品名芬必得等)、吲哚美辛(商品名消炎痛)。只有炎症反应确为细菌引起的才能应用抗菌药。因此,消炎药≠抗菌药。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约有20万,其中抗菌药物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抗菌药什么时候吃呢?首先,吃不吃药应该根据病情决定,如果你的病情说明了你必须吃药的话,那你就该吃,而不应该一味地去扛,否则会耽误病情,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第二种就是滥用抗菌药物了。抗菌药的作用是杀死细菌,只有细菌性感染才需要使用抗菌药,没有细菌性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关于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只有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应用抗菌药物。除非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否则是不应该使用抗菌药物的。如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所致的感染。也有部分的用药指征,依据病情而定。2、尽早查明感染源,依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进行细菌实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来确定选用合适的药物。病危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有可能的病原菌,先经验性的给予抗菌药物,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出来之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3、要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症。可以按照临床适应症正确的选择抗菌药物。4、应综合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注意遵循规定的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征,不能随意变更。
转发到朋友圈,让你身边的人看一看,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滥用抗菌药到底有多大危害。
文稿:徐璐璐姚元香编辑:徐璐璐审核:张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