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可以说是非常时髦又热门的话题。养生茶,正是养生热潮的衍生品,简单、便捷、有效、成本低,让它成为了热爱养生的人们的宠儿。而由养生茶衍生出来的产品更是五花八门:养生壶、养生锅、养生杯、袋泡养生茶……那么你的养生茶是怎么泡的呢?
泡一杯养生茶,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这里面有些小细节,一不留神可能就“坑”了你。下面这些小细节你有没有注意到呢?
1.养生壶、养生锅、养生杯:
你的养生茶杯是什么样的呢?保温杯、搪瓷杯、陶瓷杯、紫砂杯还是玻璃杯?有没有杯盖呢?你的养生壶、养生锅是什么材质的?铜、铝、搪瓷、陶瓷、砂锅、瓦罐还是玻璃?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的也最常用的一种服法,古人对煎药的器具、火候、方法等,早就有论。《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养生茶的主要材料也是中草药,自然也要按照中药汤剂的规矩来。
自古流传下来的煎煮汤药的器具都是首选砂锅、陶瓷锅、瓦罐,主要是因为其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且传热慢,受热均匀,不容易糊锅。而且砂锅、陶瓷锅也是价格比较便宜的,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当没有砂锅、陶瓷锅、瓦罐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搪瓷或是玻璃的材质。虽然没有砂锅、陶瓷锅、瓦罐等受热均匀、不易糊锅的特性,但好在其性质稳定。在煮养生茶的时候,因其药材量少,通常也不易发生糊锅的问题。因此搪瓷、玻璃材质的养生壶、养生锅也可以作为替代品。
原则上,中药材不可以用金属制品煎煮盛放,因其性质不稳定,易与药材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而改变药效。因此不论是保温杯、还是铁锅、铝锅、铜锅等金属材质的容器,都是不适合用来煎煮或是盛放养生茶的。
2.养生茶也要辨证:
养生茶药味数少,每味药的药量也少,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大的作用。然而药之所以称之为“药”,是因为其偏性远比食物要大,即便是很少的量,积水成渊,也可以达到改变人体状态的目的。很多人都是拿来一个成方就直接应用:有些是朋友说效果好的,有些是电视、网络上介绍的,还有些是商家打包好直接出售的。对着症状看看,感觉好像差不多,就直接开煮。然而却忽略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对证。
我们在之前的话题中,反复的强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参考:中药没有副作用)。对证,是一个很严谨的问题。只要对证,很少的药量也能发挥最好的养生效果。相反,若是不对证,即便是再名贵的药材,再大的药量,也无异于吃毒药,不但达不到养生的效果,搞不好还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工作性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都是不同的,体质自然就有差异,需要调整的方向也就会产生差异。一方万灵是万万不能的。因此不要奉行“拿来主义”,也不要“人云亦云”,找一位能为您提供一对一、面对面诊疗服务的中医师来帮您辨辨证,给出一个适合的养生茶方,才是正路。
这里还要强调,养生茶虽然看似渺小,力量薄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人体的状态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也不要守一方常年饮用,应每隔2-3个月请中医师来帮您重新评估,是否需要改方还是继续守方服用。
3.一壶茶能喝多久:
通常来讲,经过煎煮的药材和冲泡出来的药材药效渗出的速度略有差异。相比较而言,煎煮时能析出的有效成分更多更快。因此在临床我们常推荐大家第一遍先煮一煮,开锅5-10分钟即可饮用,此后饮毕再续开水冲泡即可。药材中可溶出的有效成分,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经过2-3次的冲泡,大部分的药效已经溶出。
当然,2-3次冲泡之后,我们依旧可以继续冲泡饮用,但不要放置过久,更不要隔夜,以免变质反而有损健康。除此以外,养生茶要温服,万不要放冷了还在饮用,以免损伤脾胃。
小小养生茶,深藏大学问。正确的泡饮养生茶有益健康,错误的方法适得其反。八一八细节,品一品茶香,养生就在唇齿间。
—————————————————
孔医堂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百年品牌传承,北京知名中医健康机构,旗下医馆汇聚京城名老中医、传人及知名中医坐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