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赵宇航报道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几代莫高窟人以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心,扎根大漠,在黄沙飞扬、无电无水、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枯燥孤寂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创了莫高窟保护和研究的基业。樊锦诗正是这样痴心的守护者。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樊锦诗来到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敦煌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她在大漠深处坚守了半个世纪,将全部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敦煌,留给自己的唯有朴素。
生活中的樊锦诗是非常俭朴的,衣服常常是起球、泛白、破洞了仍继续穿;她不仅要求自己,也要求她身边的人吃饭必须光盘;酸奶喝完了,她还要用清水把酸奶瓶涮干净,然后把空瓶子带回去当药瓶子继续用……
“我来研究院已经十年了,每到冬天,樊院长头上总戴着一顶手工织的已经起球了的黄色毛线帽。年冬天,敦煌的雪特别多,我见樊院长仍只穿一件泛白的棉衣,那件棉衣她每年冬天都在穿。”敦煌研究院膳食科领班杨小芬说。
樊锦诗的衣服不仅穿十年,有的甚至还穿了四十年。有一次,她的好友顾春芳教授看到她有一件外套,外面的呢子都磨出了洞,里子却非常新,感到很好奇便问,“这衣服怎么里子反而是新的?”
原来,这件衣服还是樊锦诗结婚时置办的,穿了四十多年,有一次回上海,她的姐姐觉得破的太不像样了,就建议她扔了买件新的,但樊锦诗觉得还可以穿,于是姐姐就找出一块料子把磨坏的里子换掉了。
在考察现场的樊锦诗(摘自敦煌研究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zz/1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