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对很多人“小病”的诊治工作。若这类机构把非药品当药品卖,其后果可想而知。近日,一名婴儿家长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婴儿被确诊为“缺钙”,医生开的“补钙药”却无药品批准文号前不久,市民杜鹏(化名)带着不满两个月大的儿子到洛龙区开元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常规检查。杜鹏说,该中心医生确诊孩子缺钙,发育不太好,需要补钙。随后,他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花元在该中心药房购买了可服用两个月的“补钙药”及少剂量维生素D。此后,他遵照医嘱给孩子服用。几天后,他发现不太对劲儿——“孩子服用‘补钙药’后变得异常安静,而且嗜睡。”杜鹏说,他细看“补钙药”包装后发现,盒子上没有药品批准文号,印有“濮阳恒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销”等字样。市民买的“补钙药” 4月23日,杜鹏通过洛阳网“百姓呼声”频道反映此事。“补钙药”不是药?原来是没疗效的固体饮料记者从杜鹏提供的相关照片等材料及物品中发现,医生所开的这种“补钙药”名叫“新钙之缘酪蛋白钙颗粒”,盒上印有产品名称、产品类型、配料等19项内容,但没有药品批准文号、OTC等可显示产品为药品的相关信息,产品类型一栏显示该产品为固体饮料,执行标准为GB/T。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GB/T”标准是固体饮料的执行标准。固体饮料是指将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等,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固态制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于此类医疗机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禁止医疗机构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包装上没有药品批准文号我医院药学部负责人看过记者提供的相关材料后,明确表示这款“补钙药”并非药品,其执行标准为食字号,根本不具有治疗效果。另外,根据我市相关规定,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允许给患者开具这类产品。被当成药卖的饮料,如何流入基层医疗机构4月23日17时许,洛龙区卫计委在洛阳网“百姓呼声”频道回复了杜鹏:“洛龙区卫计委责成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及时给诉求人发去该产品生产厂家的资质和药品批准文号。同时,因孩子对这种药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药款全部退回……”记者联系杜鹏得知,日前,他已经拿到药款,但他只收到了一份“成品检验报告书”,尚未收到“生产厂家资质和药品批准文号”。记者从一些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了解到,社区一级的医疗机构没有药品采购权,使用的药品全部来自上级医疗医院。涧西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医院,中心医生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为患者开具处方,医生不得给患者开保健品及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那么,为何不具有疗效的固体饮料会被当成药,违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卖?洛龙区开元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医院主管牵头的医疗联合体,医院日常对该中心进行管理指导、技术帮扶、质量控制管理、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等。此前,医院有专家到该中心给医务人员讲课,其间,对方推荐了这款“补钙药”,并宣称效果不错,他们就拿了一部分,并给一些患者开了这种“补钙药”,其实,这些“补钙药”并非药品,有些类似于保健品。目前,洛龙区卫计委等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此事。本报将继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xw/1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