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当药 > 当药产地 > 正文 > 正文

大宅门第五集之6王爷说二奶奶以德报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6 11:59:52
白癜风初期什么样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90092.html

王爷说二奶奶以德报怨?

以德如何报怨?

安福回到詹王府,陈述到白家求二奶奶让大爷给老福晋治病的始末:“您没瞧见那阵势,我今天差点儿回不来了。”

詹王爷感叹:“没想到白家出了这么个女人!”

安福交待:“现在白家就是二奶奶当家,他们老爷子身子骨不行了。”

詹王爷赞叹道:“通情达理,以德报怨,可敬呐!有这么个人,白家就不会完。”

接着指派詹瑜:“你去,再去白家,不管人家说什么,你全听着,告诉二奶奶,就说宫里边儿我全疏通好了,刑部大狱也打了招呼,今儿天一黑,就可以把大爷从大狱里接出来。”

通情达理、以德报怨,就不会完?詹王爷若是有这么深的领悟,前期何必“一个劲儿的上折子”,弄进去了白大爷,以至于这会儿用得着白家了,阖府上下抓瞎?

詹王爷是带兵打仗之人,贵武形容“性子忒野”,大半不会有“以德报怨”这种柔情蜜意、爱心普照的情怀,以直报怨、恩仇必报、痛打落水狗还差不多。

此时忽然领悟到“以德报怨”的了不起,是因为二奶奶为他们做了件雪中送炭的事儿,救了他们的急,若二奶奶做的是件锦上添花的事,老福晋已经被别的大夫治疗得差不多了,二奶奶提出再让大爷给调养调养,那恐怕不仅王爷,詹王府上下都要瞧不起二奶奶了,奴颜媚骨、卑躬屈膝、没骨气!

王爷赞叹的,不是“以德报怨”这种品行,而是“二奶奶帮了我们大忙”这种行为,人在受了别人大好处、恩惠的时候,看那人什么都是好的,怎么都能找到夸他的词。

“以德报怨”一直是个网红体质的词,常被争论不休,正方认为以德报怨,感人至深、感化敌人、感天动地,可化敌为友,用爱与温暖重建敌我双方和平友好的新秩序,反方认为草泥马,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孔夫子千年前可是曰过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受了欺负,还去爱他,贱骨头三个字怕认不得,非得身体力行践行一下么?所谓的感化敌人,难道不是脑补?现实中越委曲求全,越被人瞧不起,才是常见现象吧?

若笼统而谈,我支持反方,忍着欺负委屈去爱别人,有违天道人性,老鼠被猫抓到,还要扑腾反击两下呢,任何道德标准,都没资格以“自我伤害”来要求人,真那样,不叫道德,叫阴谋。

但若分情况而谈,就不一样了。若对方正需要雪中送炭,此时你以德报怨,帮助他摆脱困境,他受了大恩惠而又心怀愧疚,看你哪儿哪儿都闪光,心胸宽广、气量不凡、通情达理、可敬可佩,就像王爷此时对二奶奶的态度一样,一笑泯恩仇,有机会也会尽量回馈你,若对方只需锦上添花,或者小帮小助,你去以德报怨,对方感受不到什么“报”的好处,只看到你没骨气没尊严好欺负,茶余饭后当你作笑柄谈资。

除去违法犯纪、突破道德底线,世界上没有哪样品性,比如以德报怨,或者替他,是应该做的或不应该做的,只有什么时候做有好处,什么时候做没好处,从小接受的“规范”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却从没告诉过我们,所有的应该或不应该,都需要有一个前提——在什么条件下。

这边白家,老爷子问二奶奶:“你说,怎么好?”

二奶奶说:“只要他们有办法把大爷接出大狱,就给他们看病。”

老三:“凭什么?除非他们想法儿把我大哥的斩监侯赦了。”

老爷子:“大白天说梦话,赦不了喽。”

老三:“那他们老福晋也甭想活,死了活该!”

二奶奶:“一码是一码,趁人之危的事不能做。”

老爷子叹了口气:“二奶奶说得对,治病救人是咱们的根本,不管有什么冤仇,也不能见死不救,告诉老大答应他们,就说是我说的。”

老爷子这段的表现,我很不服。给大格格下安胎药的时候,难道治病救人不是根本么?就能见死不救么?这一大段的恩仇纠结、横祸连连,可都是由老爷子要赔马赔车、下药做套而起的呢,从前面的剧情上看,老爷子是那种一口冤仇闷在心,不发出来要爆炸的性子,“治病救人”都可以拿来做报复的武器呢。

这里我觉得作者为了打造白家以德报怨、医者仁心的正面形象,安排地略刻意了一点,前后性格统一的话,老爷子连杀马砸车都受不了,这时候老大都要没命了,能忍下这口气给看病?跟老三一样叫“他们老福晋也别想活,死了活该”,还差不多。

如果表现成老爷子受二奶奶影响,又连遭横祸,固然不想再结仇,可让儿子给仇人看病,又咽不下这口气,挣扎纠结,更立体真实一些,然后二奶奶来劝老爷子,给出一个足以说服人的理由,既显得二奶奶精明,又让老爷子的想法变化自然些。

二奶奶给老大治病的理由,是“一码是一码,不能趁人之危”,不知筒子们怎么看,我觉得至少很难说服人,大爷待人忠厚老实,温和有礼,连三爷都对他真情一片,可想而知白家上下对大爷的感情,如果在现实中,亲人们恐怕都跟三爷差不多,死了活该!什么一码是一码,不能趁人之危,凭什么他们能趁我们之危?他们不跟我们一码归一码?我们的家要死的人,跟谁诉冤屈去?!真是现实里的话,恐怕二奶奶本人也会这么想。

二奶奶重情重义,跟大爷感情深厚,大爷年纪轻轻,遭不白之冤,秋后就要身首异处了,二奶奶若没有一点发自天性的愤怒与仇恨,光举着一面根正苗红的道德红旗,正面是正面了,但显得这人太假太无情了。

如果剧情变成二奶奶利用詹王府陷害无辜的愧疚心理、和有求于人的急切心理,向詹王府提出条件,比如帮助解封百草厅、或者将百草厅交给白家亲信承办,并以此劝说老爷子,更显二奶奶精明,也符合没交换不买卖的生意人人设,而且因有利可图而委屈大爷看病,总比为了道德光芒,更真实合理,只是这么着了,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显得白家钻钱眼里了。

可能有宝宝会说,你一只草莽青蛇,哪来的资格对郭导的作品指指点点?我肯定是没资格了,只是想说故事是故事,如果故事的事发生在现实里,是另一回事儿,现实的人反应不会像故事里那么理想,应对的策略和方法,也要另行斟酌,不能照着故事里的思维方式,思考现实的事儿。

我们的电视书籍里,“钻钱眼里”是件坏事儿,导向不正确的事儿,但在现实里,我觉得跟前面的“以德报怨”一样,没什么好不好,应该不应该,只有什么时候做有好处,什么时候做没好处,如果是现实,以白家现在的处境来说,向詹王府提出帮忙解封百草厅,不失为自救的一条好路子,故事里的人们可以为了道德光芒,伟光正一些,大仁大爱一些,现实中的我们,还是要眼明心清,自己手里有资本,能交换资源的时候,千万别想着什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余香有什么用,回家洗下手什么都没了。

不过人家二奶奶到底精明,还是提了条件,詹瑜来见二奶奶了:“谢谢白老爷和二奶奶,狱里的事儿,上下都疏通好了,天一黑就可以接出来,天亮以前送回大狱就成。”

二奶奶:“詹大爷,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我只求一件事儿。”

詹瑜赶忙:“您说,您说。”

二奶奶:“秋后问斩已经无可更改了,我也不为难你们,我只想叫大爷临死之前再见见家里人,今儿夜里,我把全家大小带到你们王府门口,跟我们大爷见上最后一面,请跟押车的打个招呼。”

詹瑜松了口气:“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了。”

这个要求很令人动容,虽然见面是徒增伤心,但比任何实际利益都有价值千百倍,人活一世图什么,得意时有鲜花掌声不稀罕,谁都能做到,落难时有人伤心痛哭才有价值、没白活,不是谁都能做得到,大爷即便闭眼,想想一家子老老小小哭红的眼痛苦的脸,也多少能欣慰些,二奶奶这一安排,用最好的方式,替大爷送了行。

想让一个痛苦的人好受点,表现对他的怜惜、感同身受的痛苦,比“没事没事,过去就好了”,有用多了,后者能让人觉得敷衍,前者却能让人失声痛哭之后,感到一切都值得,二爷后来剧情里那句“我心疼”,给了二奶奶多大的力量,什么委屈都不算事儿了,精精神神管家。

在写三爷去关家送信的时候,帖子里有筒子问,三爷当如何说,能把关家对白家的仇恨,减到最轻?假设演技足够好的话,真诚、自然地显得跟关少沂一样痛苦甚至更痛苦,痛哭、瘫软、有声无气:好好的孩子啊……就这么没了……关哥……你这命啊……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我这当舅舅的都不能想啊……可怜的孩子呀,才不到一岁啊……雅萍这妈当的呀,你就该打死她……打死她我们自己葬,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啊……

关少沂会原谅很多,也不会真打死雅萍。

许青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cd/761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当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