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不少老人多少都晓得些草药方面的知识。为啥呢?过去农村医疗条件不行,要是感冒发烧了,或者跌倒受伤了,差不多都是自己到山里挖点草药来治治。
在农村的山上有各式各样的植物,好多都可以当作药材用,其实就是中草药。
小时候,爷爷总跟我念叨不少草药的顺口溜。像“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还有防蛇与治蛇伤的,“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能够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这说的是半边莲和七叶一枝花是治毒蛇咬伤的好草药,以前在农村的山里挺常见的。
不过呢,今儿个我要跟大伙说的是另一句农谚:“家有刘寄奴,不惧刀砍头”,您晓得这植物不?它到底有啥能耐呢?咱一块儿来瞅瞅!
一听到这名字,好多人可能都挺纳闷:这植物咋跟个人名似的呢?对呀,这还真是用人名命名的植物,而且这人可不一般,是南北朝时候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呢。
一种植物能被皇帝的小名命名,那这植物可不一般。民间有个说法,刘寄奴在没当皇帝的时候,只是东晋的一个大将,常年在外打仗。
有一回,刘寄奴领着他的战士们去新洲打仗,把主力部队打败后,就带着战士去追。可进了山林后,竟被一条大蛇给挡住了。刘寄奴当即拉弓射箭,射中了大蛇,那蛇随后就跑没影儿了。
等刘寄奴进到山里,没瞧见敌军,就看见几个穿青衣的童子在那捣药。刘寄奴挺好奇,问他们为啥在这儿捣药,童子回话说:“昨天刘将军的箭射中我家主公,我家主公疼得不行,让我们捣药来治伤呢。”
刘寄奴记起曾用箭射伤大蛇,便想接着追问,可没一会儿,那几个童子就没影儿了,只在地上留了几株草药。他把草药带回去,用来治刀伤,没想到效果特别好,随后就在军中广泛使用了。
大家都不晓得这草药叫啥名,这草药是刘寄奴发现的,所以就把这草药叫“刘寄奴”了。
刘寄奴在民间还有些别的叫法,像九牛草、六月霜、金寄奴、乌藤菜、珍珠蒿啥的,它是一种挺普通又常见的植物。估计好多人都见过这玩意儿,可就是不清楚它就是那有名的刘寄奴。
刘寄奴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这植物长得不高,一般也就80到厘米上下。它的茎干是单生的,有时也会双生或者几根一块儿长。茎干上有挺明显的纵棱,颜色主要是褐色,上半部分的叉和枝是弯的,常常斜着展开。
叶子是相互生长的,主要是厚纸质或者纸质的。叶子正面是绿色或者淡绿色,背面是黄绿色。一开始有稀疏的短柔毛,之后会脱落变得光滑。把它摘下来放嘴边闻,会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有人觉得是香的,有人觉得是臭的。
这植物在南方不少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些省份都有,一般长在低海拔的地方,像路边啊,河岸呀,灌木丛里,还有荒坡上啥的。
提起刘寄奴的用处,好多人可能就会想起“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这句挺有名的老话,这话说得广,影响也大。以前农村有些老人去山里干活儿,要是见着刘寄奴了,就会专门摘点儿,拿回家存着以后用。
咱从这句谚语能明白,刘寄奴主要是用来治跌打损伤的,是一种能止血消炎的药材。古代不少医学书里都有刘寄奴的记载。像《中华本草》里就写了,刘寄奴的全草能当药使:这草味苦,性子温,没毒,能止血,能破血通经,能消食化积,还能醒脾开胃。
得承认,刘寄奴在民间常常被当作能止血消炎的草药用呢,像跌打损伤、被刀砍伤啥的造成的外伤出血,它确实可以起到挺不错的止血、消炎效果。
而且这东西用起来挺简单,直接把它捣成碎末敷在受伤的地方就行。要不就用水煮了喝下去也成。但是呢,要是大家不清楚咋用,可别瞎用啊。
得说一下,刘寄奴能清热解毒,以前南方一些山区的农民还拿它当茶叶泡水喝呢。
各位朋友,你们晓得刘寄奴不?在南方啊,有些人常把它当作观赏植物种在自家院子里,这是因为它的植株自带一股特别的香味,特别是开花那会儿,花儿漂亮,花香也浓。要是大家喜欢,也能把它移栽到自家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