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当药 > 当药主治 > 正文 > 正文

两个年轻的姑娘,一点关于汽车的乐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31 12:11:06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1008/144576.html

往前推十年,我对汽车真是一无所知。

我不和你假装老法师,说什么从少女时代就滋养过汽车情怀——不存在的。

对于十几岁的软妹,即便为《头文字D》疯狂,也还是为高桥凉介和启介boy才疯狂的。

什么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机油、冷却液……这些现在把耳朵听到想堕胎的词,闻所未闻。

关于车,唯一知道的,是家里那台老尼桑,是辆日本车,我爸特不待见别人说它铁皮薄。

而在我眼里,汽车就是披着铁皮的排档店,是只有在姨妈痛的时候我才会欣慰有之的代步工具。更多时候,我喜欢和同班的男同学一道走,骑个两轮在一个接一个的路口盘旋。

那些光看前脸的进气格栅就能说出铁皮的情绪色彩,都是变成社会人士之后再发展出的商业SKR了。

灵魂歌手张宇唱得好,“一定是特别的缘分呢”。

我和汽车结下的这份缘,叫做爱装逼。

有次我陪我爸去给车做保养,店里的小哥哥送了我一厚本子,告诉我要好好读书。

那个年代,和这句话匹配的,通常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然而哥们儿送的是……用光面纸密密麻麻印着几乎所有汽车品牌名称和Logo的广告记事本。

我不知道他要我学什么。

除了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丰田本田尼桑大众,上面还印着听都没听过的西亚特、霍顿、塔塔、道奇、讴歌、罗孚、阿尔法·罗密欧等等等。

我拿它做了最不待见的政治课的笔记本,结果出人意料——还是政治课高攀了。

没用多少节课,我便记下了那多个品牌和Logo。然后,就在又一个盘旋的路口,我指着呼啸而过的一辆又一辆车,跟自诩很懂车的男同学,吹了一溜的“那是XX呀,你连XX也不知道?”

表情一定要谦虚诚恳,然后背过45度角,在夕阳的余晖里绽放出迷人的围笑。

那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爱汽车的理由。

也是那一本子,启蒙了一些影响我至今的不成熟的小想法。

本子里所有的品牌前,都会缀着国籍,一个个[德][日][美][意],甚至[印][澳],就是没有中国——只有在封底,本子的印刷厂一栏才出现。

再回想当时人们关于汽车的尬聊,除了奇瑞QQ会以段子的形式出现,再没有其它中国品牌会被提及。这个行业里没有中国,似乎是件理所当然的事体。

中国汽车,便莫名成了我心里一个的Bug。每次听人侃车、出门打车、海外租车,我都在想,什么时候能碰到咱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是的,就是这样忧国忧民。

哪想到,多年之后,误打误撞误入车媒,竟然正赶上自主品牌一路摸爬滚打,生逢蓬勃大潮——

我见过比亚迪元的上市现场,迪粉们30秒一次的掌声,和“王传福,我爱你”的嘶吼声;

见过哈弗百万盛典上,魏建军说出“SUV不做到全球第一,不考虑推出轿车产品”时的坚定眼神;

见过帝豪第万辆汽车下线时,车主们憋着万语千言,林杰在现场几度哽咽;

见过广汽传祺十周年,最最普通的员工都在“为中国汽车制造留下点什么”的梦想而勤奋

曾经,自主品牌老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崔健的《一无所有》: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可它们就是在这样的先天不足中,不断进步,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与感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人愿意“跟他们走”,越来越少人还会笑他们“一无所有”。

这是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

无数的新技术、新模式、还有资本和政策的革新叠加在一起,不仅让老一辈中国品牌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更催生出一大片新品牌新希望。

这些新鸟会不会重走坎坷的老路,能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经不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蔚来、威马、小鹏、拜腾等等新势力们,正在一场场生死保卫战中,探索一个薛定谔的答案。

讲真,作为一个职业外围观察者,不另眼相看两下,简直是在对时代犯罪。

我希望能将发生在这些中国品牌身上的美好与错误、发展与弯路、光荣与臭脚,都一一记录下来;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指尖,摸索创意和干货,通过还没萎缩的毛囊,思考意义和价值;

我希望能和它们一起成长,能和这个时代共同前进——

于是,才有了“十一车”这个全新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zz/1036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当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