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保健、医疗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中医养生方法很多,药食同源养生方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以食当药、以药入食的传统,历代中医药专著中保留了大量药食同用信息,表明药食并用既可养生,又可防病治病。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中药材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中药材多属于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食用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其中的大部分既有治病防病的作用,又能当作饮食之用,即为药食两用。比如枸杞子、山药、花椒、蜂蜜、百合、杏仁、大枣、莲子、薏苡仁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防病疗效,又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大众用作烹调食材的具有食疗功效的营养之品。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在艰难谋求生存的觅食与防病治病的摸索实践过程中,对于药与食,开始之时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均源于自然界的天然植物或动物。经过长期的尝试,逐渐发现有些食物,既可以充饥饱腹,又有治病强身作用,具有药食皆宜的特性,故有“药食同源”之说。按照“药食同性”之观点,药物与食物之间,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能特点,便有相近的功效;食物与食物之间,或食物与药物之间相互配合,用以治疗某些病证,相得益彰,故有“药食同性”之说。《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药食同源养生方药顾名思义是药食同源方药发挥的食养食疗作用,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药食同源中药的性味归经和扶正祛邪功能,配伍调剂成能改善体质,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可长期服用的养生方药药食同源养生方药的内容以国家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为主兼顾新资源食品目录,参考历代中医药文献,围绕一百余种中药,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理研究、养生方剂进行刚述们提供养生保健、促进健康的中医知识。《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难经》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充身,泽毛”,讲究饮食结构合理。《黄帝内经》载:“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摘录自药食同源养生方药集萃主编:乔铁梁可马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