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当药 > 当药入药 > 正文 > 正文

老年人请注意千万别把保健品当药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11 11:59:48

您是否经常在电视、网络、甚至是家门口的小传单上看到各种保健品广告?它们声称能“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甚至“防癌抗癌”。但请记住,保健品≠药品,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1.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定义不同: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而保健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作用不同:药品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品用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监管不同:药品受到严格的监管,必须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低于药品,无需进行临床验证。2.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许多老年人由于缺乏子女陪伴,内心孤独,难以经受住推销人员打感情牌,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通过免费理疗、赠送礼品、健康讲座等方式,与老人拉近关系、向老人推销保健品。请记住,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的治疗作用。3.如何正确选择保健品查看批准文号: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H(或Z.S.J)+8位数字,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识别标识:药品外包装上有OTC或Rx标识,保健品必须标有“蓝帽子”的特殊标识。4.警惕保健品骗局亲情牌:推销人员通过“上门家访”、“陪聊”等方式,让老年人产生信任感,进而推销高价保健品。洗脑营销:利用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的特点,通过送礼、健康讲座、组织旅游等多种诈骗套路,引诱老人购买高价保健品。5.子女的陪伴与关爱子女的陪伴和关爱是老年人避免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良药。子女应多与老年人沟通,提高他们的控制感和自我价值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老年朋友们,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但请务必通过科学、权威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慎重选用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同时,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让我们共同守护健康,远离“坑老”保健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ry/1348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当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