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又叫唾液,由唾液腺分泌。一个人每天大约分泌1~1.5升,可以装满一个大可乐瓶。
唾液中99%以上的成分是水,但其余的1%成分复杂,包含钾、钠、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蛋白质。
新鲜的口水是无色且无味的,但当它离开你的嘴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口水与空气接触后,包裹蛋白的水被蒸发,里面的蛋白质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及其他微生物发生反应,生成了一些带有臭味的硫化物,使得气味特别“下头”。
虽然大家现在很嫌弃口水,但在我国古代口水被称为“金津玉液”,《本草纲目》中记载:
“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
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
中国的口水养生咽的至少是自己的口水,西方人就比较重口味了。
他们崇拜的方式是喝/敷别人的口水,不仅会向癫痫发作、腿瘸的人吐口水以治病,还会往自己怀里吐,以祈求神明的宽恕。
到了中世纪,神学家阿尔伯图认为:口水能杀死一切有毒生物,还能治愈各种皮肤炎症、糠疹、脓疱等。
人们将口水和泥,当药涂抹,甚至发明掺口水的药膏由药店专门生产进行贩卖,不亚于现代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