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果个体间没有差异,那会是多么的无趣,但用药,毕竟不是“图个乐”。奥布替尼mgQD给药可实现BTK靶点24h的完全占有,个体间差异小,PK/PD变异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每日一次给药,目前已被CSCO指南推荐用于多种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最近,朋友圈最热闹的莫过于CSCO指南更新了,本次更新的特点基于临床实用性、方案可及性及全程化管理;当然,CSCO指南的传统优势更是没有落下,既便携实用、短小精悍,又细节拉满,对各方案的注释非常详尽。不禁好奇,为什么有的药物给药剂量是根据体表面积、体重来计算,而有的是固定剂量,甚至有的既可以按体重计算,又可以固定剂量(纳武利尤单抗等)?对于一些个体小的患者,应用BTKi等药物需不需要根据体重/体表面积减量?1.化疗药vs靶向药的临床剂量选择细看不难发现,传统的小分子化疗药,通常使用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单抗则大多依据体重确定剂量,固定剂量的则一般是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等靶向药。化疗药种类繁多,但均属于细胞毒性药物,本质机理都是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传统的化疗药对细胞杀伤无选择性,对正常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增殖分裂迅速的组织,比如造血细胞、毛囊细胞等,进而产生骨髓抑制、脱发等副作用。可以说化疗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化疗药的毒副作用也限制了其继续增大剂量,这里也就是Ⅰ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目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在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杀伤肿瘤细胞。与传统化疗药不同,靶向药作用的分子靶点受体,正常细胞很少或不表达,在最大程度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伤害最小。因此,分子靶向药的安全范围较宽,在未达到MTD或出现DLT时,靶点受体已被完全抑制,因此,临床上不需要根据体表面积进行计算,采用固定剂量给药的方式。单克隆抗体的PK特征与小分子药物差别较大,有的在较低剂量下即可发生重要不良反应,(如PD-1/PD-L1单抗相关的免疫性心肌炎)等,但其同时具有明确靶点,因此,除了根据体重确定给药剂量之外,近几年一直在探索以固定剂量给药,比如纳武利尤单抗最初以3mg/kg的剂量方式获批,上市后通过研究又获批了mg、mg的固定剂量给药方式。尽管固定剂量的给药方式可能会导致患者间的暴露存在差异,但基于体表面积计算同样会导致药物暴露在患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体表面积本身的计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同时年龄、性别、肾功能和使用伴随药物都会对药物的PK/PD产生影响。从临床实际应用上来说,固定剂量的给药方案更为方便和经济,可减少因计算失误而带来的风险,更适合长期用药。因此,对于无禁忌症、特殊情况的患者,按照说明书采用推荐给药剂量无疑是最优的用药方案。当然,出现副作用后,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剂量调整。2.BTKi的Ⅰ期研究目标--靶点占有率BTKi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物,由于其耐受性良好,MTD并没有达到,其临床使用剂量则以BTK占有率来确定。可以说,完全持续的BTK占有率是目前BTKi研发追求的目标之一。一项随机Ⅱ期临床试验,纳入48例r/r或高风险的CLL患者,评估了阿卡替尼mgBID或mgQD治疗CLL的安全性、疗效和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阿卡替尼给药的第1周内及1周期,6周期,12周期之后检测BTK占有率,在任意时间点上,BID组的BTK占用率均显著高于QD组,BID组可更强烈地抑制癌基因信号,BID组和QD组的ORR分别是95.8%和79.2%,可见,BTK靶点占有率越高,ORR越高。3.一个都不能少当我们谈BTK靶点占有率时,是BTK占有率的平均值更有意义,还是中位值更有意义,还是变异性更有意义?也许,一个失败的BTK抑制剂CC-的研究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从研究中不难发现,同阿卡替尼一样,每日两次CC-的BTK占有率高于每日一次,其疗效也优于每日一次给药,但每日两次的临床活性并不如伊布替尼,仔细分析发现,每日两次给药,虽然其整体占有率较高,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其BTK占有率非常低,个体间差异大,PK/PD变异性高,进而限制CC-在体内持续占有靶标的能力。因此,一个理想的BTK抑制剂,不仅要有较高的BTK占有率(平均值、中位值),还要具有较低的个体间差异,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无论伊布替尼采用mg/d,还是mg/d;泽布替尼/阿卡替尼采用一天一次还是一天两次给药,仍然有部分患者BTK靶点占有率90%。反观奥布替尼,无论是BID还是QD剂量组,其BTK占有率都接近%,给药后4-24h内未下降,且占有率个体差异小,PK/PD变异性低,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部分患者BTK抑制效果不佳。4.每日一次给药当我们在谈每天一次给药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两种一天一次给药的BTK抑制剂,一样吗?每日一次,无疑会更加高效方便,同时可以提高依从性,降低漏服风险;但当一天几次给药跟疗效相比时,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选择追求疗效,牺牲一些便利性。因此,应在保证BTK占有率的情况下,再优化服药方式,这也是为什么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选择了一天两次的给药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布替尼是目前唯一真正实现一天一次给药的BTK抑制剂。5.奥布替尼--卓效迅捷由于奥布替尼卓越的BTK结合效能和更佳激酶选择性,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CLL/SLL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中位随访25.6m时,其完全缓解率达21.3%,远高于其他BTK抑制剂。人生如果个体间没有差异,那会是多么的无趣,但用药,毕竟不是“图个乐”。奥布替尼mgQD给药可实现BTK靶点24h的完全占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每日一次给药,目前已被CSCO指南推荐用于多种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公司无关,仅供医药卫生专业人士参考小马过溪
老板很大方,生意响当当!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pz/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