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后喂药可真是一个大难题,常常难倒了一众新手爸妈
比如宝宝刚吃完药就吐了,到底该不该补喂,又该补喂多少?宝宝吃的药哪些能掺到饭汤里,哪些又不能?哪些药得热水吃,哪些又坚决不能用热水?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那今天的内容就是为你准备的了。
一、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
1饭后服用占大多数宝宝吃的很多药都建议在饭后服用,特别是对肠胃刺激较大的药物,胃里有食物可以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比如阿莫西林,饭后吃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再比如益生菌类,胃里的食物可以给益生菌宝宝提供充分的营养,这样他们在“干活”时也会更加卖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2维生素D饭后或随餐吃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宝宝吃的油脂类食物可以更好地促进它消化吸收,因此建议随餐服用或饭后服用。
小贴士
不过并不建议宝妈们直接把软胶囊里的维生素D挤进奶瓶和配方奶一起喂给宝宝。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很容易损失药量,致使宝宝实际吃到的药量并不够推荐剂量!
还有的宝妈图省事,直接把维生素D胶囊尖减掉,然后挤到宝宝的嘴里,而这样做胶囊壳是很容易堵在宝宝细小的咽喉和气管,导致宝宝窒息。
所以,建议宝妈把胶囊尖减掉后,将里面的内容物挤到小软勺里,然后再喂给宝宝。
3蒙脱石散饭前服蒙脱石散是一种宝宝常用的治疗腹泻的药物,它的作用原理是在肠道内吸附病毒和细菌,然后当宝宝拉粑粑时把它带出体外。而如果饭后服用或掺到米汤里和食物同服,就会吸附食物去了。所以在宝宝服用蒙脱石散的前后1小时,最好都不要吃东西哦!
当然,在给宝宝用任何药之前都要记得仔细阅读说明书和医生的医嘱,看明白药物的有效成分、适应症、给药途径、剂量等重要信息,以免在错的时间以错的方式,又喂了错的剂量!
二、吃药和热水有时并不配!
好像大家吃药时都习惯倒点热水,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药都可以用热水吃。对宝宝而言就更是,有些药物遇热后会改变,药效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因不良服用方法而让宝宝有生命危险!
1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不稳定,遇热后易被还原,会被破坏成分而失效。所以不建议把维生素C泡腾片泡到热水里,可以泡到凉开水或温水中,然后等气泡完全消失、药物溶解,再喂给宝宝。
另外,千万不能直接给宝宝喂维生素C泡腾片。
因为它会遇水分散释放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泡沫。如果直接喂给宝宝,大量的气体急剧充斥气道,有可能引起宝宝窒息!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了一个1岁半的宝宝因服用方法不当而不幸丧命的悲剧!
2止咳糖浆止咳糖浆需要覆盖在发炎的咽喉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才能起到快速缓解咳嗽的作用。如果用开水或热水冲,会降低糖浆的黏稠度,导致无法形成保护膜,从而影响疗效!
有的妈妈说,其实我知道,但我家宝宝就是不肯喝,可能味道太浓又太冰,不兑水又怎么办呢?
其实可以用滴管或没有针头的针管喂,喂药时用滴管或针管压住宝宝的舌头,从舌根处慢慢往嘴里推药。因为舌根处味觉不敏感,这样可以降低宝宝吐药的可能,而且还能保证剂量准确!
3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和轮状病毒疫苗等活疫苗都不能用热水服用,因为如果用超过40℃的热水冲服,会导致疫苗失活,就不能起到免疫的作用了。
4益生菌宝宝常服用的益生菌,遇热后其中的活性菌会被杀死,因而也是不能用热水服的。不建议把益生菌混进米汤里再喂给宝宝的行为,因为等米汤凉些了再混入容易腹泻!
妈仔谷各门店火爆商品推荐,欢迎到店咨询
5抗生素热水会降低抗生素的药效,因此给宝宝吃抗生素类药品时,也最好用凉水或温水冲服。
三、吐药再补喂,你做对了吗?
一到给小宝宝喂药,新手妈妈就头疼,可能好不容易才给宝宝喂下去的药,一转身,就又全吐出来了。于是想再补喂一次,但又觉得刚刚吃的药可能已经咽下去一部分了,怕再喂的话弄不好就中毒了。
于是万般纠结,那到底要不要再喂一次呢?
就这个问题小谷特意咨询过儿科医师,建议如下:
对于吐药补喂的问题,应该以15分钟为界,
如果是吃完药15分钟内吐了,药物此时还没来得及被身体吸收,需要再喂1次,而且是按原剂量补喂;
如果是吃完药1个小时以后才吐,那就不要补喂了;
如果是在15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吐了,是否要补喂还得根据具体药物的吸收特点再具体分析,这时宝妈就要根据自家情况再咨询医生了。
小谷推荐
每次宝宝生病,大多数的妈妈,条件反射给孩子喂药,吃各种抗生素,虽然当时好,抵抗力却越来越差,那么如何让孩子不打针不吃药不输液,远离抗生素试试这个中医方法,安全无副作用
小谷给大家推荐小儿推拿,这一绿色健康的中医疗法,一些儿童常见病如感冒、发烧、咳嗽、鼻炎、腹泻、积食,都可以治疗,在日常中增强宝宝的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cd/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