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或滇龙胆的根或根茎。
别名
胆草、地胆草、龙胆草、四叶胆、草龙胆。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通常绿色稍带紫色。根茎短,密生多数黄白色具横皱纹的根。茎直立,粗壮,单一。叶对生,无柄,基部稍抱茎,中部叶较大,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及叶腋粗糙,具3条明显的主脉。花丛生于茎端或叶腋,花冠管筒状钟形,鲜蓝色或深蓝色,裂片间褶三角形,长为花冠的1/2,先端渐尖,稀具2齿。蒴果。
产地分布
生于草甸子、灌丛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根及根茎,以秋季采者质量较好。除去泥土杂质,晒干,或切段后干燥备用。
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0.5~3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多个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丛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厘米,直径2~4毫米;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细密的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细根痕。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木部呈黄白色点状,环列,髓明显。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肝经、胆经。
功效与作用
清肝火、除湿热、健胃。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
用量2.5~4.5克,治疗目赤头晕、耳聋耳肿、胁痛口苦、咽喉肿痛、惊痫抽搐、湿热疮毒、湿疹、阴肿、阴痒、小便淋痛、食欲不振。龙胆有保肝、利胆、健胃、抗炎及免疫、抗甲亢、抗菌、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
药理研究
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过敏、镇静、降低体温、抗惊厥、镇痛作用、抗病原体、驱蛔虫、降血压、利尿、健胃、兴奋小肠、使骨骼肌松弛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龙胆苦苷、当药苷、艽碱丙、山柰酚、当药苦苷、痕量苦当药酯苷、龙胆碱及龙胆黄碱。条叶龙胆含三花龙胆苷、阿魏酸、水杨酸、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
使用禁忌
脾胃虚弱及阳虚无火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龙胆、茵陈各12克,郁金、黄柏各5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②治卒然尿血,茎中痛:龙胆一把,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小儿夜间通身多汗:龙胆不拘多少,或加防风,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幼科类萃》通神丸)
④治高血压:龙胆9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附:夏天吃丝瓜,药物不用抓!丝瓜竟有这些好处!丝瓜在古代通常是福禄的寓意,取谐音。因为丝瓜是葫芦科的植物,葫芦和丝瓜都有福禄的寓意。
现在丝瓜也用来表示思念和牵挂,也是取谐音,思挂。
一、丝瓜浑身都宝丝瓜,又叫天萝、天丝瓜、天络瓜、蛮瓜、绵瓜和布瓜等,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东印度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性气候条件。大约在唐末宋初传入我国。
南宋中期的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净,而不损砚。”
宋朝的杜北山《咏丝瓜》诗中说:“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多年前的唐代就有种植丝瓜。
丝瓜是既茄子之后的全能型蔬菜!丝瓜浑身全是宝,其种子、瓜叶、瓜花、瓜藤、瓜根、瓜络…均有不同作用!
老丝瓜干后制成的干燥纤维称为丝瓜络,以通络见长,气血阻滞导致的头昏、胸痛等问题。
丝瓜藤常用于通筋活络、祛痰镇咳。专家研究发现,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美容去皱的特殊功能。
丝瓜粒则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腰痛不止、润肠通便、食积黄疸等症。
丝瓜皮主治疮、疖。丝瓜花清热解毒。
丝瓜叶内服清暑解热,外用消炎杀菌,治痱毒痈疮。
丝瓜根也有消炎杀菌、去腐生肌之效。
二、丝瓜的营养价值丝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瓜氨酸以及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含有人参中所含的成分—皂甙,是夏天常见蔬菜,鲜美、滑爽,老幼咸宜,营养丰富,且颇具药用价值。
仅蛋白质的含量就比黄瓜、冬瓜高出1至2倍,钙的含量也比其他瓜类高出1至2倍。
1美白抗衰老丝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黏液、木糖胶等物质。其所含的维生素B1可防止皮肤老化,维生素C能增白皮肤,所以多食用丝瓜可以使皮肤洁白、细嫩。
2抗坏血病丝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用于抗坏血病及预防各种维生素C缺乏症。
3健脑美容由于丝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皱。
4抗病毒、抗过敏丝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预防作用,在丝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抗过敏性物质泻根醇酸,其有很强的抗过敏功效。
如喜欢该文章,可长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yaoa.com/dycd/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