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的表达主题:
屈原《远游》的主题表达主要围绕屈原对现实人间的理想追求,以及他通过想象中的天上远游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全诗通过描述主人公远游的动机、准备和过程,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在诗中,屈原表达了对天地无穷、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迷茫和惆怅。他通过描绘自己徘徊不定、神志恍惚的内心状态,进一步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同时,屈原也借助大量的神仙怪异之物,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反映出楚文化富于想像的特色。
《远游》的写作时间:
屈原的《远游》写作时间当在《哀郢》和《涉江》之间。推断为公元前年前后,屈原在69岁的这个时间节点上,清楚地知道回朝工作无望的情况下,准备动身游历的思想安排。回应《哀郢》南渡何方的疑虑。也正是在《天问》和《九歌》之后创作。是屈原在磊石山上9-11年间对历史的反思总结和对楚国祭祀文化的研究后形成的思想。
这一推断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多数学者认为《远游》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同时,《远游》也是屈原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对天地、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探讨,表达了他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远游》的写作地点:
屈原《远游》的写作地点是磊石山。磊石山是今天南、北洞庭的中心地标,因其山势巍峨、石头堆叠如磊而得名。屈原《山鬼》带着明显的磊石地理特征。公元前年,屈原流放沅湘,隐居在磊石山龙神庙。他经常登上磊石山山顶,俯瞰洞庭湖的壮阔景色,并在这里写下了《远游》这首诗。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感慨于时俗的压迫,我渴望振翅高飞,远离尘嚣。
然而,身世卑微,无依无靠,如何能乘风而上,遨游天际?
置身于这浑浊的世界,被玷污与贬低,心中的郁闷与痛楚,又能与谁诉说?
漫漫长夜,难以入眠,灵魂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曙光初现。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天地辽阔无尽头,人生却奔波劳碌无休歇。
回首过去,那些消逝的时光我无力追赶;
展望未来,未来的路途我无从听闻。
我徘徊漫步,陷入深思,心情迷惘,满怀哀愁。
思绪如流水般飘荡,心中愁苦倍增,悲伤难抑。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神灵飘忽无踪,形体枯槁孤寂。
内心自省,恪守正道,追求浩然之气。
淡泊名利,清静恬愉,无为而治,自得其乐。
听闻赤松子高洁之风采,愿承其遗风,追寻高洁之路。
赤松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仙人,也被称为赤诵子或号左圣。根据不同的文献和传说,赤松子的形象和故事略有不同,但通常都被描述为具有神奇的能力和崇高的地位。
在一些传说中,赤松子是神农氏的雨师,能入火自焚而无损,还能随着风雨上下飞行。他常常到昆仑山上游玩,住在西王母的石头宫殿里,并且能够教导神农氏如何袪病延年。据说,炎帝的小女儿还追随赤松子学习道法,最终也成为神仙中人,与他一起隐遁出世。
另外,也有一些传说认为赤松子是黄帝的雨师,能够服食水精,并且在昆仑山上修炼得道。在这些传说中,赤松子通常被描绘为一位仁慈而神秘的神仙,他的智慧和力量都非同一般,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难题。
除了以上传说外,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和道家典籍涉及到赤松子的形象和故事。例如,晋代的皇初平(后改名赤松子)在葛洪的《神仙传》中被描述为服食松脂茯苓的仙人。此外,道家典籍《赤松子中诫经》也托名赤松子所作,尽管可能是伪托之作。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真人品性高洁,积德深厚,赞美往昔的登仙之举;
随着时光流逝而隐去,但名声越发显赫,历久弥新。
傅说寄托于星辰,令人惊奇;羡慕韩众能够得此奇遇。
其身影庄重而遥远,超脱尘世,远离纷扰,遁入隐逸之境。
韩众,又称韩终,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与赤松子一样,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始皇曾派遣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寻求仙人不死之药。在《列仙传》和《后汉书·张衡列传》中也有关于韩众/韩终的传说,描述他为齐人,为王(可能是指秦始皇)采药。当药采到后,秦始皇却心生疑虑,不肯服用。为了证明药是真的长生不老药,韩终自己服下了药,结果成了神仙。
此外,韩众/韩终的名字也出现在古代的诗歌中,如李白的《古风》和《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这些诗歌中,韩众/韩终通常被描绘为骑着白鹿、在华山或黄山等仙境中逍遥自在的仙人形象。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随着气运的变化而崛起,恍若神明疾驰,鬼魅随之。
时光仿佛在遥远的彼岸悄然流逝,而精神却明亮而自由,不受拘束地游走在其中。
超越尘世的喧嚣,迈向宁静的彼岸,再也不返回昔日的都城。
摆脱了世间的纷扰与忧患,心中无畏无惧,世人皆无法明了他的归宿。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惊惧于时光的流转,光明灿烂地西行。
微霜轻盈降下,让芳草先行凋零。
我漫步徘徊,历经千秋岁月却一无所成。
谁能与我共赏这遗留的芬芳?唯有长风听我倾诉心声。
高阳遥远不可触及,我又该何去何从?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春秋易逝,时光荏苒,故居难再久留。
轩辕高不可攀,我欲随王乔逍遥游。
餐食六气,畅饮沆瀣,漱口正阳,含咽朝霞。
守护心灵清明,净化精神,排除粗秽。
顺应南风漫游,南巢驻足休息。
遇见王子,得以留宿,共赏和德之美好。
王乔,相传是蜀地人,曾在邢台担任柏人(今隆尧柏人城)县令数年。后来,他选择弃官,在邢台隆尧的宣务山修炼道术。据说,他得道后骑着白鹤升天,这一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使他成为下洞八仙中影响较大的一位。
根据明朝的《贺升平群仙庆寿》记载,下洞八仙包括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王乔的出名不仅仅因为他被列入下洞八仙,更主要是因为他乘鹤仙去的神奇历史和他的行气吐纳术,这些都使得他成为后世修炼家奉为圭臬的对象。
在《太平广记》中,也有关于王乔的故事。书中描述,王乔每月的朔望之日,常到京城朝见皇帝。皇帝对他来的次数很多感到奇怪,因为从未看到他骑马坐轿。于是皇帝密令太史伺察,太史说王乔快到的时候,一定有两只野鸭从东南方飞来。皇帝派人等候野鸭飞来,却只得到一双鞋,这是王乔在四年时所赐给尚书官属的鞋。
后来,上天忽然降下玉棺到王乔的庭院前,王乔说:“天帝召我。”于是沐浴更衣后躺在棺材中,棺盖马上又立起来。过了一宿,便在城东安葬,那一天泥土自己形成了坟堆。据说,那天晚上,县中的牛羊都流汗喘气非常疲乏,但人们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百姓为王乔立庙,称为叶君祠。
“南巢”可能的含义:一方面,“南巢”是一个古地名,位于今安徽巢湖市,这里是有巢氏后裔所建方国。在夏代和商代,南巢也是南方的一个远国名。在《国语》和《尚书·仲虺之诰》中都有提到南巢。另一方面,“南巢”也可指南方的家。屈原居住的罗子国汨罗江一带。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道者,可领悟而不可言传;其细微之处无所不包,
其广阔之处无边无际。
不要浮躁扰乱心神,顺其自然方能体悟真谛。
心神专注,气息和谐,于深夜静思。
保持虚空心态,无为而为,
万物自然生长,这便是道德之门。”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听闻仙境之所在,我决心踏上寻访之旅。
随着仙人的指引,我抵达了丹丘之地,这片传说中的不死之乡。
每日清晨,我在汤谷中沐浴着清凉的泉水,洗净尘世的尘埃;到了傍晚,我在九阳之下晾干身体,感受着无尽的温暖。
我啜饮着飞泉中涌出的琼浆玉液,怀抱着琬琰般璀璨的光辉。
“丹丘意思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它也可以作为地名使用,指丹丘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此外,“丹丘”还可以指代与道教相关的修炼之地或仙境。
汤谷,别名旸谷,是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今山东日照市)。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在黑齿国的北面。汤谷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此外,汤谷还有独特的扶桑神树,可以连接天界、人界、地府,被认为是一个极为神秘的地方。
“夕晞余身兮九阳”意思是:傍晚让九阳晒干我的全身。其中,“九阳”有多种含义,可以指天地的边沿、古代传说的日出处、太阳、道家以纯阳为九阳,还可以指山名。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玉色温润,宛如晚霞映照在脸庞,精纯而充满生机。
质地坚韧,仿佛经过千锤百炼,神韵深邃而奔放。
赞美南国的炽热之德,欣赏桂树在冬季依然茂盛的景致;
山间萧瑟,野兽踪迹难寻,田野静谧,空无一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驾驭魂魄,翱翔于霞光之上,掩映浮云,向高空进发。
祈求天门守卫开启门扉,推开阊阖之门,盼望我身影的出现。
召唤丰隆作为先导,探寻太微星的居所。
汇聚重阳之气,进入帝宫之中,于旬始之际,观望清都的仙境。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晨曦初露,我启程于太仪之巅,夜色降临,我抵达微闾之畔。
万辆战车整齐列队,气势磅礴,奔驰如飞。
八龙驾驭,婉约而优美,云旗招展,如蛇般游曳。
雄壮的虹彩旄旗高高飘扬,五彩斑斓,光彩夺目。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驾驭着矫健的骏马,它的动作起伏有致,步伐铿锵。
马匹矫健有力,宛如龙蛇般蜿蜒曲折,奔腾向前,尽显雄壮之姿。
缰绳紧握在手,我驾驭着这匹骏马,意气风发地向前奔驰,向着句芒之地进发。
穿越广袤的天空,右转而行,前方是飞廉为我引路。
一切尽在掌握,我策马扬鞭,向着目标奋勇前进。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阳光温暖而明亮,照耀着广阔无垠的大地。
风儿如同先导,为我驱散尘埃,带来清凉舒爽。
凤凰展翅高飞,承托着旗帜,与西方之神相遇。
我手握智慧之星作为旗帜,高举北斗之柄作为指挥棒,气势如虹。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穿越迷雾,探索无垠,心灵在波涛中惊异游走。
时光之河渐显朦胧,玄武之灵被召唤,奔腾汇聚。
文昌星君引导前行,众神并驾齐驱,共创辉煌。
道路虽漫长而曲折,我们却步伐坚定,勇往直前,高耸入云,志在千里。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抯挢。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左有雨师开路,右有雷公护卫。
我渴望超脱尘世,忘却归途,心怀壮志,姿态矫健。
内心充满欣喜与自豪,暂且沉溺于欢愉与逸乐之中。
我跨越青云,尽情遨游,忽而俯瞰那曾经的故乡。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汜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马车夫心怀余情,哀愁满溢,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悲伤,驻足不前。
我沉浸在回忆之中,思绪万千,只能长叹一声,掩面而泣。
虽然心怀豁达,向往远方的自由,却又不禁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自我安抚。
我坚定地指向南方的炎神,踏上了未知的旅程,直到南疑(九疑),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许。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而自浮。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遥观那旷野的辽阔,我如行云流水般自在飘荡。
祝融神尊警告并驱赶着我,让我告知鸾鸟迎接美丽的宓妃。
张咸池奏响天籁之音,两位女神翩翩起舞,演绎着九韶之歌。
令湘水之灵弹奏优美的瑟音,又命令海神冯夷共舞,场面壮丽非凡。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虯而逶蛇。
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
玄螭与虫象相伴出现,身姿蜿蜒如龙蛇般游走。
雌蜺优雅地舞动,增添了一抹婀娜之美,而鸾鸟则展翅高飞,在天际翱翔。
音乐悠扬,仿佛永无止境,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舒展身心,疾驰而行,穿越寒冷的边界,直至遥远的天际。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清风徐来,源自清源之地,宛如自颛顼之庭携来增冰的寒意。
我行经玄冥之境,踏着曲折的小径,时而乘隙回顾,感受岁月流转的韵律。
于是,我召唤黔赢前来相见,愿为我开拓前方的平坦之路,一同探寻那未知的秘境。
颛顼,这充满历史沧桑的词汇,不仅代表了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词汇,“颛”代表着中年贵族的体面与守法,进而演化为社会精英的象征。而“顼”字,从玉从页,宛若头戴玉冠的尊贵之人,展现出其作为贵族首脑的尊贵身份。
身为上古部落联盟首领,颛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生于若水,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故号高阳氏。在昌意离世后,他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打败了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的新首领。在他的统治下,创制了九州,让中国首次拥有了疆域年份的概念和正朔。他还制定了民间礼仪和祭神礼仪,为华夏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颛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还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之一。传说中,他善于农业,亲自率领人们开垦耕地,教授农耕之法,使百姓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当他遇到大火的灾害时,他勇敢地去灭火,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了人们如何防范和灭火,从而保障了人民和居住的安全。
在神话传说中,颛顼还与女娲结下了不解之缘。传说中,他们夫妻恩爱,女娲负责捏土造人,而颛顼则赋予这些人类智慧和道德,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他们的后代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先祖,传承着华夏文明的火种。
然而,在争夺统治权的神话传说中,颛顼与黄帝两族发生了战争。经过长时间的激战,颛顼最终败北,被黄帝部落所灭。尽管颛顼的统治结束了,但他的智慧和勇气却永远铭刻在了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史记·五帝本纪》中赞誉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这位伟大的首领以他的智慧和才能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传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黔赢,这个神秘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扮演着司造化的神圣角色,时而被尊崇为水神。在古老的《楚辞·远游》中,黔赢被提及为助人为乐、铺平道路的神祇,其形象虽然在文献中并未被详细描述,但那份神秘和力量却引人遐想。然而,黔赢的具体传说并不多见,他的名字仿佛只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符号或象征,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已无从考证。尽管如此,黔赢的传说仍然通过文献中的点滴记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其神秘的形象和作用,激发着我们对古老神话的无尽想象。
#你有多久没读书了#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纵横天下,周游大漠。
遨游于云端之上,俯瞰深渊之下。
下探幽深而不见底,上仰苍穹而无边际。
瞬息万变,难以捉摸;风声鹤唳,难闻其声。
超越尘世喧嚣,抵达至清之境,与宇宙初开之景为邻。
六漠,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汉语词语,读音为“liùmò”。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语常常用以描绘那广袤无垠、荒凉寂静的沙漠地带。想象一下,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四周都是无垠的沙丘,只有天边的落日与你相伴,那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此句展现了在广袤沙漠中流浪的豪情与无奈。而后世《惜交赋》中,六漠更是被赋予了比喻人生的孤独和寂寞之意,将沙漠的荒凉与人生的寂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泰初”,一词宛如古人的深邃目光,瞥见那混沌初开的宇宙一角。其读音“tàichū”,宛如天籁之音,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元气的重任,亦或是指向那天地初成的朦胧时期。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道家思想的沃土之中,它描绘了宇宙最初那混沌无序的画卷。
《庄子·天地》中曾提及:“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最初的混沌时代,那时的万物尚未形成,连名称也未曾赋予。而成玄英认为“泰”即为“太”,“初”乃“始”也。元气开始萌发的那一刻,便是太初之始。那是一个元气广袤无边、能化育万物的初始本源。